2-1 大學生活
2-1 大學生活
2050年4月下旬,麻省理工學院的春季學期接近尾聲。宿舍樓前的枝枒才剛冒出嫩葉,地面殘雪未融,空氣裡仍有一點黏著的冷。 江嶺翔現在是基工系大二的學生。他坐在E棟六樓的房間內,半靠在床邊,平板橫在膝上,螢幕上停著一份課堂報告的草稿。他盯著畫面好幾分鐘沒動,直到牆那邊傳來床板撞擊牆面的聲響,節奏不快,卻明顯。 他抬手啟動耳機的降噪功能,下一秒,世界沉靜了下來。 松平蒼大,外向、健談、永遠在戀愛或剛分手的狀態之間。蒼大經常把女朋友帶進宿舍,從來沒打算壓低聲音。他們隔著一道牆共享這間雙人房間的空間,彼此生活重疊卻從不打擾。 「你不談戀愛可以理解啦,」幾天前蒼大一邊啃蘋果一邊說,「但你連做愛都不做,不會太可惜嗎?你都十八了欸。」 他當時只是聳了下肩,沒回話。 蒼大笑了一聲,補了句:「而且你知道你多搶手嗎?碩班的希麗雅對你超明顯的吧?」 他沒有接話,只低頭繼續把模擬模型送進雲端演算。 希麗雅是基工碩二學生,也是助教,她確實來找過他幾次, 她會在課後留步,詢問報告進度,偶爾坐下來聽他解釋模組邏輯。語氣得體、眼神平穩,像是在維持一種溫和的距離,又像刻意沒有讓距離拉開。 他不討厭她。甚至在某些時刻,他能感受到她的吸引力。不是身體上的,而是那種「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穩定感。 但他刻意保持克制。他不想讓她變成任務中的變數。 當然,那還不是真正的任務,至少目前不是。制度尚未發出返台的時間通知,他也還沒有進入正式執行的階段。可他知道,那件事不遠了。 這幾週,他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清楚自己的狀態。睡眠正常、食慾穩定、性反應規律,數據沒有偏差,行為也盡可能避免波動。他不是在壓抑,而是在預備。 預備那個他無法想像的「第一次」。 他關掉平板,把它推到床邊,然後仰頭靠向牆。 牆那邊的聲音剛停。 空氣又靜了下來,只剩耳機裡模擬心音的低頻律動。像某種提醒,也像等待。 * 地點|基工系 C棟 三樓教室(302) 時間|2050年4月22日 下午2:23 報告結束時,教室一片安靜。 嶺翔把平板的最後一張圖表放大,停在模組推演出的預測曲線上。畫面乾淨、節奏清晰,語速不急,連他自己也察覺這份報告比預期順得太多。 教授點了點頭,沒特別評論,只讓下一組準備。 他回到座位,剛坐下,身旁有人在他桌角敲了兩下。他轉頭。 是她。 「你剛剛在講那個模擬分岔點……」她低聲說,眼睛沒有離開他的畫面,「你是不是有把後設參數預設成固定值?」 「一部分。」他回。「我原本打算用變動組,但測試過會拖時間。」 她點頭。「我有看到你從第三段開始預測區塊變得收斂太快。我還以為是輸入出了問題。」 「不是,是我懶得修了。」 她笑了一下,那笑意幾乎不會干擾任何人,但落在他的視線裡,有一種輕微的、無聲的波紋。 「有空可以丟我一份嗎?」她說完,轉身回到教室後排。 她穿得一如往常──深灰色長袖、無任何圖樣的智能筆記器掛在左腕,黑髮紮得很乾淨,沒有任何標誌性裝飾。若不是她說話語氣總比他人慢半拍,他甚至會忽略她的存在。 他看著她坐下的位置幾秒,低頭把報告關掉。 蒼大從隔壁滑過來,壓低聲音笑著:「我說吧,她對你真的不是學術好奇。」 嶺翔沒說話,只把平板收進包裡。 「你們真的很適合做基因配對模擬。感覺可以直接申請進階演算法了。」 「我對配對模擬不感興趣。」 「你本人就是一整套了,還不興趣?」 蒼大笑著走遠。 他沒有回應,只把背包拉鍊拉上,平穩地起身,像什麼也沒發生。 * 宿舍的燈光是自動感應的,會根據視覺焦點調整光線角度。嶺翔坐在書桌前,剛完成一組模擬參數的更新,畫面上閃爍著資料同步的提示。 他關掉主畫面,打開另一個熟悉的應用程式。頁面彈出一行簡訊: 【請完成今日紀錄|體感狀態?性反應紀錄】 這類東西從他十八歲那天開始,每日固定出現。他已經習慣。 他將手放上桌邊的感應面板,開啟個人模式。畫面上依序顯示: ●睡眠時數 ●心跳變異性 ●食慾趨勢圖 ●睪固酮分泌曲線(早晨 vs 晚間) ●jingye儲存壓力指數(Pending) 他才剛點開最後一項,畫面上跳出一個「是否進行排放建議評估」的藍色提示,還沒來得及點掉,門「嘟」一聲打開了。 「欸欸欸我要借你──」蒼大一腳踏進來,話說到一半就停住。 嶺翔還沒關掉畫面,那一格「jingye儲存壓力指數」正閃爍著當天的高標紅色區段。 蒼大眨了一下眼,緩慢地往後退一步。「哇喔。」 嶺翔不急也不尷尬,只是淡淡地抬頭看他一眼。 「這是……什麼每天叫你填的幸福問卷嗎?」 「不是問卷。」嶺翔把畫面一滑、鎖上,語氣平平:「我在測一組跟自主荷爾蒙節律有關的模型,拿自己做樣本比較方便。」 「你要現在處理我可以晚點再來,我尊重你。」 「沒那麼急。」 蒼大靠在門邊,挑了下眉。「你該不會是真的把打手槍當科研行為吧?你認真每天都這樣紀錄?」 嶺翔把畫面一滑、鎖上,語氣平平:「你不是也每天紀錄嗎?只是方式不一樣。」 蒼大愣了一下,然後笑出聲來:「幹你這句有夠狠。」 他關上門,一邊笑一邊走進來,順手把外套甩到椅背上:「欸要是哪天有個女生看到你這紀錄介面直接高潮,我不會意外喔。」 嶺翔沒回,只低頭把平板收起來。 * 地點|基工系 C棟 三樓教室(302) 時間|2050年4月26日 下午16:00 下午的課堂氣氛比平常靜。教授臨時缺席,由助教主持學生報告。大多數人照本宣科、讀完就走,教室裡始終有一種「只差最後一週」的放鬆感。 嶺翔的報告排在倒數第二。他講得簡潔,不特別強調自己的模型是怎麼構建的,只用幾張視覺化圖表和三句話說完結果與限制。講完後他照例坐回位子,平板還亮著,還停在剛剛那組分歧率模擬圖上。 課程結束後,教室裡只剩他跟希麗雅兩人。 嶺翔剛收好報告,平板還沒關掉。希麗雅走到他桌旁,沒有開口,只是站著看了他幾秒。他抬頭,眼神和她交錯。 「你剛剛那個模擬分岔點,有一段你沒寫進去的推論,我其實蠻想知道你原本想怎麼處理。」 她說話的語氣一如往常,語速不急,表情也很平。但嶺翔聽得出來,她今天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停得比以往更久一點。 「我覺得那段還不夠穩,所以刪掉了。」他回。 她點了點頭,繞到他旁邊坐下來。 她坐得不近,卻比平常靠得更近了一點。手臂沒有碰到,但只要他往右移半寸,就會碰到。那種距離不是錯,只是恰好。 「我最近也在試類似的架構。」她說,「只是我抓不太準分歧點的變異範圍。你會用哪個方法對照?」 他轉過平板,把其中一組視覺模擬圖調出來給她看。 她俯身時,髮絲輕擦過他肩側。他沒有動,卻能感覺到溫度變得不一樣。 「這個參數你抓得很好欸,」她側頭看著他,語氣帶著一種輕柔的驚訝,像是發現什麼,又像是故意讓語調掉下來,「我原本以為你不太在意這種細節。」 他看了她一眼,沒回答。那一秒她的眼神並不在圖表上,而是直接落在他臉上。 時間安靜了兩拍。 然後她輕聲說:「你是不是……其實蠻會觀察人的?」 那語氣有點曖昧,像是真的在問,也像是故意說得讓人想多想一點。 他沒有回話,只是慢慢將平板闔上。 她看著他,沒有閃躲。 那是一個可以被接續的片刻。如果他說一句話,或者哪怕只是留下來幾秒,氣氛可能就會往某個方向滑過去。 但他站起來,平穩地拉好背包拉鍊。 「我還有東西要改,先走了。」 語氣沒有起伏,也沒有失禮。 她沒有追問。只是目送他離開,眼神仍停留在那張已關掉的螢幕上 * 宿舍的主燈早就暗了,只有書桌上的檯燈還亮著一盞黃光。 蒼大躺在床上,沒蓋被子,一隻手臂搭在額頭上,另一隻手還在滑手機。他女朋友剛離開,空氣裡還留著淡淡的香味與體溫未散的濕氣。 「你真的都不會想試試嗎?」他突然問。 嶺翔坐在床邊,耳機還掛著沒開。他本來在看資料,但現在平板已經黑了。 「試什麼?」 「就……像我那樣。」 語氣不重,也不明說,但嶺翔知道他指的是什麼。 他沒馬上回答,只把耳機放回桌上,轉過身背靠牆坐下。 「我對你那樣的生活方式沒有意見。」他說。 「那你咧?」 「沒興趣。」 「是真的沒興趣,還是不想冒險?」 嶺翔側頭看了他一眼。 蒼大沒笑,聲音比平常低一點:「我不是在逼你回答啦,我只是……有時候會想,你會不會太安靜了。」 「你覺得我該吵一點?」 「不是那個意思。」他翻了個身,面向牆壁,繼續說:「我以前也以為性愛只是生理反應,後來才發現,其實那是我唯一能讓自己不覺得孤單的方式。」 房間安靜了一會。 「你做這些,是為了不孤單,還是為了證明什麼?」嶺翔問。 蒼大沒有立刻回答。 過了幾秒,他笑了一下,很小聲地回:「也許都有一點吧。」 嶺翔沒再問,只是拉起膝蓋,把下巴輕輕抵上去。窗戶開了一條縫,風很輕,吹進來的空氣是乾的,沒有味道。 「但有一點我確定,」蒼大又說,「至少在那幾分鐘裡,我是真的在跟一個人靠得很近,是真的知道自己有在活著。」 「你真的完全沒有動過心?」蒼大的聲音像是順口問的,但停頓了一下。 嶺翔沒有馬上回答。他把頭靠向牆,視線落在天花板的某一點。 「我要睡了。」他低聲說。 空氣靜了半拍。 蒼大沒有再追問。 房間又靜了下來,只有機械通風口微弱的氣流聲持續運轉著,像某種不會回應的傾聽。 * 基工系 資料模擬室(R107) 時間|2050年5月2日 下午5:46 整個模擬室只剩下他一個人。走廊的燈已經轉為夜間節能模式,天花板的反射光線偏藍,像是在提醒還沒離開的人:該休息了。窗外天色已暗,城市的燈光從遠方透進來,照出螢幕上閃爍的參數線條。室內的冷氣還在運轉,機械聲像是某種不帶情緒的呼吸。 模型跑到第七輪的時候,嶺翔停下來。 他坐在資料模擬室的獨立工作區,手肘支在桌上,眼睛直盯著螢幕上那條剛出現的橫向偏移。 那不是原本的預測應該出現的曲線。 但它穩定,且重複出現。 他調出模組代碼,將標記區段重複跑了三次,然後在參數欄標註了一句:「可能與Yp11.2區段重疊有關。」 他已經做這組模型快半年了。研究方向很冷門,MIT裡沒人特別關心Y染色體,但他總覺得這裡面藏著什麼沒被講清楚的東西。 Y染色體上的那個區段,過去有研究說可能與暴力傾向、衝動抑制能力和情緒調節有微弱相關,但樣本數不足,始終只是假設。 他不是為了課堂來做這個的。只是剛好拿來當學期專題用。 他調整了模型分類法,把暴力傾向從表現型轉為語言回應延遲與神經反應峰值間的微幅落差計算。他用了自己在制度訓練時的資料,以及一部分匿名樣本,重新測了一輪。 當他看到那條數據偏移時,腦中跳出來的不是成就感,而是一個非常清楚的念頭: 這東西如果能被證實,也許能成為進入制度研究單位的敲門磚。 不是現在。 但未來可能。 他存檔,把檔名打上今天的日期,然後慢慢靠回椅背。 螢幕還亮著。模擬曲線收束成三層分岔,其中一條被系統標註為「異常重複」,但他沒急著處理。 他只是靜靜看著。 他不是為了被看見才做這些事的,但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能進入制度的深處,他希望不是因為他的身體,而是因為他的腦。 他打開平板的筆記頁。 畫面上還是白的。他想了幾秒,然後開始打字。 Y-Agg Hypothesis. 中文暫譯:Y暴性模型 初步關聯區段:Yp11.2 擬推測:Y染色體特定結構變異,可能與部分個體之體暴傾向有關。 初步觀察見於匿名樣本中之行為偏差表現,需與激素指數及情緒反應閾值交叉驗證。 目前樣本數不足。 模型僅為內部演算測試。 假說未公開。 他盯著這段字看了一會,最後補了一行: ※ 註:暫不納入主報告。 他只是靜靜看著。 他不是為了被看見才做這些事的,但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能進入制度的深處,他希望不是因為他的身體,而是因為他的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