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远山公子的绯闻(骨科:何茂川x 何子莹) (1)
番外 远山公子的绯闻(骨科:何茂川x 何子莹) (1)
位于湖畔的茶楼里,有两位坐在靠窗旁雅座的少女在交谈,声音响亮,旁边的客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因为她们的讨论的对象是南城有名的棋士──远山公子。 客人都没有阻止,只是闭气偷听。 “不会吧?真的假的?”瘦削的紫衣少女吃惊喊。 “这是真的啊!我堂兄刚从京城回来,他说得绘声绘影,说远山公子跟礼部侍郎的陈二姑娘过从甚密。”圆面姑娘道。 “可是,我听小舅舅说……”紫衣少女顿一顿,“听说……公子跟林皇商的幼女在一起啊!”她叉起一件枣糕,“我本来求小舅舅托关系拜访唐大师,想打探一下公子有没有对象……” “小舅舅认识唐大师?”圆面姑娘惊讶,“妳藏得这么深,也不早说!” “嘘!小声一些,小舅舅没多说,只说有一个同窗,曾是唐大师的邻居。”紫衣少女压低声说:“他叫我乖乖听我娘的安排,在画像里挑一位书生,别有不设实际的想法。” “唉,连妳都要订亲了。”圆面姑娘叹气。“如果能再瞧见远山公子就好了,远远一眼都好。”她咬了一口枣糕,”今次去华正寺,一定要求到上上签。” “我也是。”紫衣少女点头,“还有,提我帮嫂子求个平安符。” 她们之后的对话都是姑娘家的话题,其他客人都没兴趣探听。 这所茶楼最主要的客人就是到华正寺的香客,而且大部份都是娇客。 位于五华山的华正寺最有名是求姻缘,其次是平安符。 据说十年前有位一直待字闺中的大龄姑娘到华正寺祈福,并求了姻缘,那是一支上上签。那位姑娘回家后不久,就有人上门提亲,那个人不是一般市井之徒,而是个有官职的大人物。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夫妻关系和美。 不少民众认为那是华正寺为了增加香客而弄出来的传闻,怎料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多了求姻缘的香客,其中有不少人证实灵验后,华正寺的香火越来越顶盛。 坐在雅座附近有好几枱客人,其中有一枱坐着少妇和小丫头,也是竖起耳朵聆听。 少妇年约十七、八岁,乍看不惊艳,但细看一会后,便发现她很耐看,特别是一双黑白分明的杏眼。她柔美的脸庞带着浅笑,轻呷一口茶,坐在她身边的小丫头悄声说: “太太,她们在谈论主子。” “嗯,不要扬声。” “但,她们散播不实言论!她们……”小丫头接收到少妇的目光,只好噤声。 “吃完茶就上路。” 小丫头噘嘴点头,绑着双丫髻的她晃头动作很是可爱,少妇眉眼含笑,令人如沐春风。 结账后,少妇微微垂眸,乌发上的玉雕杏花簪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她举止优雅步出茶楼,并没留意到有人偷偷打量着她。 圆面姑娘问紫衣少女:“妳可看到她身上的衣料,那条绣花的百褶裙不是普通货色,她是谁家的女眷?” “富商吗?”紫衣少女歪着头。 “那身打扮不像呢!”圆面姑娘伸长脖子看着门口,“来自乡绅,或者世家吗?” 坐在车厢里的少妇欣赏沿途黄黄红红的树林,小丫头仍在喋喋不休,“太太,刚才那两位姑娘是胡说八道,主子怎会跟那些姑娘有瓜葛!” “茂川确是很受小娘子欢迎。”少妇含笑回眸,“小桃不用在意。” 小桃焦急,“太太真是……太放心主子了!主子是唐大师的弟子,跟京城的达官贵人的关系不错,而且……长得帅气,许多别有用心的人打他的主意!”应该着紧一点啊! “……其实陈姑娘和林姑娘跟茂川蛮相衬的。”她喃喃道,转头重新欣赏美景。 小桃气鼓鼓坐在一旁,她不明白她的主子和主母是怎么一回事!平日主子会受邀到不同城镇跟人切磋棋艺,有些醉心棋艺的人更会邀请主子在府上住一段日子,之前不就有一个郡王邀请主子吗? 府里的侍女小芙姐曾猜测主母是主子的相好,他们不是正经夫妻,但是小桃见主子对主母的喜爱,不像是对待普通情人。 这时,小芙姐就会取笑小桃人小鬼大! 侍女小芙姐前阵子够年龄离府嫁人,主母是个善心人,为小芙姐添了嫁妆,体面离开何府。 她们到达华正寺,逛了一圈,求了两个平安符,少妇递了一个给小桃,她受宠若惊,“太太,这……这……” “大雁不是要出远门了吗?我知柊香快要临盆,这个时候要他出门实在艰难。收下吧!” “谢谢。”小桃接过平安符,“哥哥说跑完这趟镖后,就可以好好过年。” “如果家里需要用钱,可到账房预支。”少妇说完下了石梯,见到一群侍女簇拥一位漂亮的姑娘从她身边走过。 她停下脚步,因为她们在讨论何茂川。 “乡主,远山公子答应初春到宁王府,这次是个机会。”一位嬷嬷道。 “哼!他拒绝父王的邀请,以为能避得过。”乡主抬头挺胸边走边说:“这次一定要大堂姐帮忙。” “她是大公主,主子要适时示好。”嬷嬷劝。 “她出嫁前连封号也没有,为何要对她示好?”乡主不屑,“她将来最高的身份只是宁王妃罢了,哼!如果圣上叔叔不打算对傅家出手的话。” 嬷嬷仍然劝导,她们很快就走进寺里。 少妇驻足观看,她想起从前乳娘和柊香也是这样跟在身后。 “太太……”小桃担忧看着她。 少妇回过神,垂眸默默离开华正寺。 回程时,小桃一直偷偷瞥她好几次,当她们回到家时已是傍晚。 少年侍从恭敬表示主子已从京城回来了。 少妇回到卧房,正在看书的俊秀公子对她扬起笑面说:“子莹,欢迎回来。”